普洱茶记清阮福「阮福普洱茶记」

普洱茶记清阮福「阮福普洱茶记」

作者:笔墨山河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7-17 01:04:27 / 阅读数量:0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普洱茶记清阮福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普洱茶记清阮福以及阮福普洱茶记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抱朴守拙茶是什么茶

1、抱朴守拙---选自蛮砖古树原料,蛮砖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座茶山之间,是古六大茶山之一。

2、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蛮砖茶历史悠久,清朝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

3、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二、怎样鉴别乔木普洱茶

1、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

2、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

3、由于流传久远,品赏,收藏者众多,加之近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变化,普洱茶的分类已渐趋复杂。

4、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后,以自然方式发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单宁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后,茶性才会转为较为温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种制法制成,并利用时间的延伸,产生越陈越香的效果。

5、熟茶:是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利用人工陈化工艺,通过调配合适的温度,湿度,加速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性变得温和,茶味得到改变。

6、干仓普洱茶:是指茶叶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

7、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

8、湿仓普洱茶:是指将茶叶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较湿热不通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喝起来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谓“湿仓”,是指投机商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使新茶快速陈变,外观上可以伪充陈年茶以应市。

9、用这种方法催化,加工出来的茶品容易产生霉变,而且禁不住高温冲泡,更对人体健康不利。

10、茶饼: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g,每7个为一筒,每筒净重2500g,故名“七子饼”。

11、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g,250g,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g-5g。

12、砖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13、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g到数千克均有。

14、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每条都有50kg左右)。

15、散茶:指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张茶叶制成的条索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16、了解普洱茶的分类,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17、云南大茶树包括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大茶树。

18、1野生型乔木茶树:这种树的高一般在3m以上,出于原始森林中,承自然雨露。茶菁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5cm-20cm。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

19、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弱,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

20、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这种茶容易导致腹泻,并不适合饮用。

21、2栽培型野生古茶树:这种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

22、5-3m。茶菁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3-5cm,成叶长可达6-15cm。叶身较乔木叶片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

23、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高扬,口感较野生型略水薄而刚烈。

24、3茶园野放型:云南许多晒青茶来源多属于野放茶。这种茶经茶园栽种后少有人工管理,不洒人工化肥与农药,只稍微锄草与整理。野放茶茶龄在50年以上,树高约1。5m-2m。

25、此茶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

26、4茶园茶:茶园茶是我国茶业界公认的好茶种,茶叶中内含物浓度高,目前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采取灌木茶园生产管理。茶园茶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越重。

普洱茶记清阮福「阮福普洱茶记」

27、茶园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且留存时间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28、1勐海大叶茶,2易武绿芽茶,3元江糯茶,4景谷大白茶,5云抗10号,6云抗14号,7云选9号,8双江勐库大叶种,9凤庆大叶种。

三、生普的年代

最早记录始于唐代。1382年、1664年都有记载。

关于普洱茶,目前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唐代《蛮书》。“无采造法”,没有具体的方法,和一些调料,如辣椒、姜等熬制在一起吃,直到现在还可以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看到凉拌茶这道菜。真正出现普洱茶制作工艺的准确年代是在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里。

在1382年,明代关于普洱茶的记载也是没有系统的制作方式,“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瀹作草气,差胜饮水耳”,在当时明代驻军的眼中,普洱茶就只是比喝水稍好一点。

1664年,《物理小识》记载的“蒸而成团”,已经是明确的工艺,“团”所指的是紧压的物块,包括饼、沱等都属于“团”。

再过了接近100年,在历史的记载中可以发现,炒茶工艺已经出现,且普洱茶的名称在1825年已经出现在了正史的记载中,阮福的《普洱茶记》写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经历了200年,从“蒸而成团”到“蒸炒并存”的阶段。再经过大概100年的时间,出现了和现在非常接近的加工工艺,炒后变软,然后揉茶,晾干即得毛茶,就是初制茶。1939年李拂一所著的《佛海茶业概况》,已经把普洱茶的初制茶的工艺说得非常清晰:“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我们也发现了当时所说的泼水茶。

实际上,普洱茶的制作历史非常短,真正成熟的普洱茶制造工艺,从时间上来说,也就是和存茶的历史非常接近。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成立,部队进驻后把下属的所有茶厂,全部统一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50年代统一了加工工艺之后,就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部分,延续至今的普洱茶工艺,加工流程大致包括杀青、揉捻、日光干燥、精制分级、拼配蒸压成型五个环节。

初制方法为每次取鲜叶2~2.5千克置铁锅中炒萎,用手搓揉,使出汁成条,晒干后即成毛茶,亦称散茶,就是现在的云南晒青毛茶,当时叫“滇青”;复制包括毛茶精制和蒸揉二部分,精制是毛茶经筛、簸、捡,剔去片、梗、茶末,进行分级。

总体来说,与其他茶类相比,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目前能找到的专业级别的资料记载,是1950年出版的由黄崇焘先生所著的《制茶学》。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内容。首先云南紧压茶的制造是被单独列为一个章节的,在第30章,共分为四节,即毛茶的制造、沱茶的制造、圆茶的制造和藏销紧茶的制造。那么在1950年,云南普洱茶到底是怎样的制造工艺?

毛茶的制造,和1950年统一的工艺是一致的,即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必须注意的是杀青时的锅温,锅要烧到发红时再投叶,这就是当时的杀青工艺。沱茶的制造,像目前沿用的,包括勐海、下关、凤庆的沱茶工艺和配方,都和原有资料记载的很接近。圆茶七子饼的制造,由青毛茶作为原料蒸压,和现在完全一致。特别提出的是,50年代以前,年产量2000余担,而镇越县(易武)占了1500担,四分之三的茶叶是镇越县生产的。

四、普洱茶以前都是穷人喝的吗

1、普洱茶在以前的云南是跑马帮的人因为长期在外行走,为了携带方便,才把这种大叶子的茶叶做成茶饼的样子。

2、因为这种茶叶产自云南普洱,所以叫做普洱茶。

关于普洱茶记清阮福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

大家好,关于勐海七子饼茶老班章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云南七子饼茶西双版纳勐海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一、普洱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品鉴2002年龙园号普洱茶。在品鉴之前,您需要准备好以下工具茶叶杯、茶具、开水和茶叶。1. 观察外观2002年龙园号普洱茶外观呈现为深褐色,表面有光泽,且茶叶形状紧实。2. 嗅闻香气将茶叶放入茶杯中,倒入适量开水后,…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2006年7542普洱茶价格查询这个问题,普洱7572和7542哪个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2006年生产的普洱茶有产品标准号吗没有产品标准号,茶叶产品标准号指的是茶叶生产标准执行号,如普洱…
2007年,普洱茶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炒作热潮,其价格屡创新高,成为当时茶叶市场的焦点。这场炒作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市场规律和利益链条。以下将从市场规律、炒作影响、利益链条以及应对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市场规律与炒作成因普洱茶市场的炒…
在探讨2001年紫大益拼配茶的品质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背后的生产背景和原料选择。云南大益茶厂生产的这款茶叶,以其精选的普洱茶叶为原料,经过精心的拼配和陈化处理,成为了普洱茶中的佳品。原料与工艺:品质的基石2001年紫大益拼配茶的品质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