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什么意思含义及寓意,芒种是什么意思

芒种是什么意思含义及寓意,芒种是什么意思

作者:笔墨山河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7-03 02:41:56 / 阅读数量:0

每年6月6日左右芒种。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芒种是“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是收藏种子的时节。也表明是晚谷、黍稷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芒种节平均气温达25℃左右,降雨量25毫米左右。芒种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进入多雨的梅雨时节。一般年份在芒种节前后是端午节。端午节在农历5月初五,有时芒种节和端午节恰好在同一天。端午也叫端阳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这一天,全国各地普遍有插艾叶、包粽子、赛龙舟等风俗。相传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南方的楚国出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曾任楚国三闾大夫,很得楚怀王的信任。当时西方强大的秦国侵略楚国,屈原爱国心切,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楚怀王虽曾同意他的主张,但经不起秦人的威逼利诱、上官大夫的挑拨和反对,屈原的主张不能实现。楚怀王死后,届原被放逐现今的洞庭湖、长沙一带,过着流离的生活。公远前278年,秦兵攻下楚国的郢(ying音影)都(今湖北省江陵县),国内被奸臣搞得天昏地暗,国家危亡,屈原看到国破民难,心里十分难过,他就在极端忧郁、悲愤的心情下,于农历5月初五抱着石头自投汨(mi音秘)罗江而死。当时的楚国人民知道他投江的消息后,都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啤屈原的尸体,就用糯米和面粉包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中。这就是后来吃粽子、黏糕的来源。这些传说,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屈原的热爱。北京地区芒种节昼长时数达14小时54分,与全年昼长时数最多的夏至只差75分钟。北京地区6月上旬气温升高,平均气温达22.6℃,接近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7月。历年6月平均降雨量达70.4毫米,而蒸发量为291.8毫米,蒸发量仅次于最多的五月。为此要对各种作物适时浇水,防止发生“卡脖旱”。6月是初夏季节,农事活动时间性更强。农谚说:“春争日,夏争时”,“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芒种夏至麦类黄,快收快打快入仓,夏播作物抓紧种,田间管理紧跟上。芒种节期间华北地区的农事活动为,春玉米、高梁、谷子、春稻加强中耕除草迫肥,夏收作物选种,突击收割、脱粒、收获土豆。抢种麦茬玉米、谷子、白薯、晚稻等。要防治黏虫、钻心虫、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冬小麦进入成熟期,是小麦需水的重要时期,要求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一80%,但此时温度高,雨水少,蒸发量大,小麦容易受到高温干旱和干热风的影响。干热风多发生在6月中旬。大风暴热、雨后暴热、扬花后严重干旱都能造成小麦早衰。因此小麦生长后期不能缺水。

芒种是什么意思含义及寓意,芒种是什么意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