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少数民族的茶俗与茶艺,不同民族风格的茶俗

10个少数民族的茶俗与茶艺,不同民族风格的茶俗

作者:笔墨山河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8-06 00:24:14 / 阅读数量:0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等习俗。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饮茶习俗,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各地饮茶的风俗习惯大致可以分为:一是讲究清饮的习俗(即追求茶的原味)。中国的绿茶、花茶、普洱茶、乌龙茶都属于这一类。二是强调调饮法(即在茶汤中加入调料)的饮茶习惯。我国少数民族的酥油茶、盐渍茶、酥油茶都属于这一类。第三,喝酒时注意环境的多重享受。喝茶时,用点心和调味品欣赏诗词、绘画、歌曲、舞蹈和戏曲。

汉族的清饮法

汉族人崇尚清饮,认为喝茶用清汤最能体现茶的特点。方法是直接用开水泡茶,不加任何调料。各地饮酒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潮汕啜饮乌龙,西湖品龙井,广州吃早茶,北京大碗茶,成都盖碗茶等。

维吾尔奶茶和香茶

在北疆(天山以北),以加奶的奶茶为主;南疆(天山以南)以加香料的香茶为主,所以所有茶制品都是茯砖茶。

西藏酥油茶

油茶是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原料,再经过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一种茶。地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干燥寒冷。油茶口味多样,既能温暖身体,又能增加抗寒能力。它对藏族人民来说比其他民族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喝酥油茶很有礼貌。客人来访时,主人会奉上糍粑,再奉上茶碗,按辈分大小逐一斟满酥油茶。在婚姻中,藏族人视茶为珍贵的礼物,象征着美满的婚姻。

蒙古德鲜奶茶

蒙古人喜欢喝用牛奶和盐煮的咸奶茶。茶多以青砖茶和黑砖茶为原料,用铁壶冲泡。烹饪过程中加奶,注意“器、茶、奶、盐、温”的协调。蒙古人习惯“三茶一饭”。每天早上,家庭主妇都会煮一壶咸奶茶给全家人喝。

傣族拉祜族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傣族和拉祜族特有的茶饮料。因其原料鲜嫩,又称“少女茶”,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采摘嫩芽、二三片叶子,杀青、揉捻,装入嫩甜竹筒;另一种方法是用糯米蒸毛尖茶,将茶叶软化后倒入竹筒中。所以茶有三味:竹味、米味、茶味。

10个少数民族的茶俗与茶艺,不同民族风格的茶俗

苗族和侗族玩油茶。

打油茶是一种饮茶的民俗,流行于桂北侗族、壮族、苗族聚居区。家家户户都喝油茶。

三茶中的白族

白族主要生活在中国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无论节假日,生日,婚礼,客人来访等。主人会用“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种茶招待他们。主人依次向客人敬苦茶、甜茶、回味茶,象征着对生活的感悟。

土家擂茶

土家族主要生活在中国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四省交界地区。擂茶,又称“三生汤”,是用生叶、生姜、生米等三种原料加水熬制而成。茶叶研磨有清热解毒、调肺的作用。土家族人视其为三餐不可或缺的饮品。

关晖观茶

回族主要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回族的罐装茶是用中低档的绿茶炒制而成,用水煮。煮茶用的壶不大,质地以土陶为主。煮茶的过程和煮中药的过程差不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