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的传统制作工艺_几种古代制茶技术

古代茶的传统制作工艺_几种古代制茶技术

作者:笔墨山河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4-23 13:30:48 / 阅读数量: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业的机械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从古代的手工制茶到现代的机制茶,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但是,茶叶要想好喝,还是手工比较原汁原味。那么,中国古代是怎么泡茶的呢?

在中国制茶史上,从发现野生茶树开始,人们经历了从制作粗茶、饼茶到精制茶、散茶,从制作单一茶叶到制作多种制茶工艺,从原始手工制作到全方位机械制作等诸多复杂的制茶变革。

在中国古代,人们不知道怎么泡茶,就把茶煮了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代茶史》页,158页),也就是采摘鲜叶,然后煮汤。

古代人采茶

后来,从汉代到隋唐时期,首先出现了简单的鲜叶晒干后再储藏、随时煮沸的方法,这就是晒干技术的萌芽。同时,为便于储存和运输,茶叶经蒸汽杀青制成茶饼,称为蒸青饼茶。这种配方一直沿用到宋元时期。

唐代陆羽在他的第三部创作《茶经》中提到的蒸青饼茶,要经过采摘、蒸青、捣青、拍青、烘青、穿青、封青七道工序。其中最重要的制茶工艺就是蒸,也就是蒸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蒸青。

如何蒸青?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采摘的嫩叶放入蒸茶桶中,将蒸茶桶放在沸水壶上,当茶叶蒸到一定程度时,倒出茶叶,捣碎,压制,干燥,穿线,最后封口。这就是饼茶的制作过程。蒸制技术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茶叶的苦味,去除了茶叶的草味。

古代煎茶

鲁《茶经》六饮还提到,唐代人还有喝粗茶、散茶、粉茶、饼茶的习惯。

古代茶的传统制作工艺_几种古代制茶技术

散茶是炒制或晒干而成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