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茶树冻害防救技术,取得了可喜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①引种和选育茶树良种引种和选育茶树抗寒良种,提高茶树自身抗御低温的能力,是防止茶树冻害的根本途径。如前所述,我国南部地区栽培的大叶茶,抗寒能力较弱,而北部地区栽培的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抗寒能力较强,当然,在众多的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品种中,抗寒能力强弱也不尽一致。因此在新建茶园时,尤其是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茶时对品种抗寒能力的强弱要详细了解,进行定向引种。实践表明,安徽省黄山附近的群体种,在我国北部地区栽培时,表现为茶树受冻轻,长势好,产量高,品质好。其次,要选留当地的茶籽扩种建园,这将会随着茶树世代的延续,对当地气候环境条件逐步适应,不断获得抗寒能力较强的品种,而逐步适应当地栽培。
②物理方法防护物理方法防护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防冻方法,它的中心是围绕增温、防风等方面进行。
借助有利地形或设置挡风物,起到防风保暖作用,是生产上常用的防冻方法。南方高山以及纬度较高的北部地区,发展新茶园时,首先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形先行发展,这样的地形,可凭借山峰的屏障作用,起到防寒、防风作用。在两山之间有谷地的地形条件下建园,宜选用坡地,避免谷地,因为坡地的气温往往比谷地高4-5℃,这对防冻无疑是有利的。
在开辟新茶园时,有意识保留部分原有林木,种植行道树,营造防护林,是一项永久性的防护措施。一般来说,防护林的有效防风范围为林木高度的15-20倍。同时,种植防护林后,对改良生态环境,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均有良好的效果。我国北部采用松树,中部采用杉木,南部采用橡胶营造的防护林或行道树,都有成功的实例。
我国江北茶区,采用风障防止和减轻茶树冻害,收效显著。据观测,1. 5米高的风障,有效防风范围可达7-8米,障前和障后相比,气温可提高0. 2-5℃。在采用风障防冻时,幼龄茶树宜逐行设障,障高高出茶树20厘米;投产茶园宜在茶园周际设围障,障高在2米左右。
在增温防风、防冻措施中,幼龄茶树可采用埋土过冬,这是简单易行而又效果较好的防冻方法,1-2龄茶树采用此法,更属理想。采用这项技术时,要掌握适宜的时期和分期埋土撤土的技术要领。越冬前埋土宜在冻害来临之前,这可给茶苗有练苗的机会,增强茶树抗寒能力。埋土和撤土均分2~3次进行,过早一次埋土,翌年茶苗生长细弱。最后一次埋土时,保持2一3片真叶不在土中,群众称之为露顶。开春气温稳定后进行分次撤土,如过早一次撤土,往往会因出现倒春寒而使茶苗遭受损害。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