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武夷小种红茶制作工序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武夷小种红茶制作工序的知识,包括手工红茶制作方法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一、正山小种和宜兴红茶的区别
1、选料不同。正山小种与宜兴红茶虽然都是采摘与同一种茶树上的茶叶,但是在新鲜茶叶上就有所区别。宜兴红茶采摘的茶树上刚开芽的嫩叶采其芽头最鲜嫩的地方。而正山小种采摘的一芽或者一芽二叶的新鲜叶子为原料,这两者就有着明显的不同了。
2、工艺不同。宜兴红茶在制作工艺上基本上是沿袭了正山小种的传统制作工艺,但两者在制作上还是存在不同,宜兴红茶只在萎调的时候进行小部分烟熏,而正山小种会在萎调和烘焙是使用松柴进行烟熏。宜兴红茶的在制作上更加的创新精进。正山小种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红茶制作手法。
3、口感不同。宜兴红茶会比正山小种更为甘甜,更泌人,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更是直达心肺,而且宜兴红茶较为耐泡,但是宜兴红茶要比正山小种的价格要贵。
4、外形不同。宜兴红茶外形细长,会带些金色的毫尖,会明显带着果香又有花香,泡出来的汤色会淡金黄色;而正山小种的外表是紧结匀整,带些铁青色,手感较为油润,汤色是明橙色,会比宜兴红茶的汤色要浓。
5、成品味道不同。一般来讲宜兴红茶的味道会比正山小种来的清淡一些,因为宜兴红茶有经过轻烟或者无烟的处理过程。正山小种红茶则是来有松烟味或者说桂圆香的味道。
以上就是宜兴红茶和正山小种的五大明显区别。
二、什么是小种红茶
1、正山小种红茶诞生于明末清初;产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世界双世遗产地”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茶,早在17世纪初就远销欧洲,并大受欢迎,曾经被当时的英格兰皇家选为皇家红茶,并因此而诱发了闻名天下的“下午茶”。历史上的BOHEA就是指“正山小种红茶”,当时它是中国茶的象征。
2、正山小种有机红茶汤色红亮,滋味甘醇,具有天然的桂圆味及特有的松烟香。由于其产于原始森林内,野生采集,传统工艺制作,茶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长期饮用保健养身,英国的一位老茶师曾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拜伦在他的著名《唐璜》(长诗)里深情的写道:我觉得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BOHEA)/可酒却是那么的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由于其独特的品质,使其成为响誉世界的红茶LAPSANGSOUCHONG。
3、2002年获得中国原产地保护产品注册,2000年至今连年获得德国BCS,日本JAS和美国NOP国际有机认证。并荣获得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中国厦门国际茶文化节“五星级国际茶王”获;“国际名优茶叶”获;中国武夷山首届茶文化艺术节获“正山小种”茶王奖。
三、青茶是怎么制作
青茶:青茶又被称为乌龙茶,制作的时的工艺不同于红茶和绿茶,它在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就可以了。乌龙茶的泡法复杂,但很讲究,因此人们将喝乌龙茶称为喝功夫茶。乌龙茶是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它泡制之后,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北苑御茶、矮脚乌龙、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等,都是非常名贵的青茶。
四、正山小种采摘标准
1、正山小种红茶茶青(鲜叶)的采摘时间一般都在每年五月份的上旬
2、一般采摘一芽三叶,每批采下的鲜叶嫩度、匀度、净度、新鲜度应基本一致。
3、严格意义上,只有以武夷山桐木关范围内的小菜茶群体种茶树为原料,经由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艺制成的小种红茶,才能称之为正山小种。
4、“正山”二字,专指武夷山桐木关。对于属于武夷山产区、又非桐木关产区的小种红茶,我们习惯上也会冠以产地名,譬如“星村小种”、“洋庄小种”等等。
5、对于非武夷产区的小种红茶,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外山小种”。为何要冠以产地名呢,原因很简单,产地对于茶叶的最终品质太重要了。土壤、植被、气候、生态等等小环境的因素,对于好茶来说,实在苛刻
五、武夷红茶和正山小种有什么不同
武夷山红茶,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复焙等一些列的制作工艺,再加上茶商收购后流通到市场上,价格要比源头高出不少!正山小种,按照工艺不同分为烟熏小种和无烟小种,烟熏小种的判断标准是松烟香、桂圆味、汤色黄橙清亮。而无烟小种的标准则是花果香、滋味甘鲜、汤色橙红。
六、大红袍制茶工艺流程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毛茶拼配和付制:拼配应根据拟生产的成品茶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正常方案。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
由此看来,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章分享结束,武夷小种红茶制作工序和手工红茶制作方法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瓶装冰红茶全解析:容量、尺寸、价格及特别包装一览
2025-04-16 16:29:25牛奶加红茶就是奶茶吗「牛奶和红茶」
2025-04-27 15:10:37揭秘祁门红茶:品质特点、香气之谜与经典品种鉴赏
2025-05-20 23:43:28茶叶大师独家秘方:制作美味溜冰过滤水冰红茶的四大技巧
2025-06-10 05:13:29品味祁门红茶的方法与方法_祁门红茶的泡法与方法
2025-04-22 2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