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制作工艺缺陷-红茶制作工艺流程

茶叶制作工艺缺陷-红茶制作工艺流程

作者:笔墨山河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5-12 09:33:59 / 阅读数量:0

很多朋友对于茶叶制作工艺缺陷和红茶制作工艺流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易武茶的特点和缺点

1、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易武仿佛与生俱来就和普洱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茶马古道到现在的普洱茶标志性山头,易武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2、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茶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七村八寨”,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曼洒寨、新寨。

3、挑几个比较独特的我们常见的山头来讲讲,首先是麻黑,麻黑的名气从贡茶开始,麻黑现在也是易武众多山头中古茶园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一个,麻黑村寨就建在森林里,古茶树和森林混生,掩映在森林中,环境非常好。

4、麻黑的茶树基本是由汉人管理栽培,与易武地区其它少数民族管理的古树滋味略有不同,麻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是易武特色“香扬水柔”的最典型代表,在易武地区众多山头中独树一帜。

5、高山村是纯彝族村,高山村的古茶园非常出名,生态环境保持的相当好,高山村的茶树未经矮化,基本属于自然生长,茶树高大,采摘时需搭架攀爬,当地村民对古茶树的保护措施非常到位。

6、近几年高山村的名声逐渐壮大,进村收原料的茶商很多,高山村当地彝族的制茶工艺在这几年有非常大的提升,加上优质的原料,高山村的古树茶产品走俏,供不应求,火热度在未来几年应会持续上涨。

7、高山村古树茶特点:当地茶农制作的古树茶条索非常漂亮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香气极为出色,余韵悠长。

二、妙茶的优点和缺点

妙茶的优点是口感清香,茶叶品质高,适合多种烹饪方式;妙茶的缺点是价格相对高,存储和保存难度也较大。

1.妙茶口感清香,这是由于妙茶采用上等的茶叶品质制成,制作工艺独特,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味道。

2.妙茶适合多种烹饪方式,例如泡茶、煮茶、烘焙等,可以配合不同的食材制作不同的菜肴,可谓百搭。

3.妙茶的价格相对高,在市场上处于高端茶叶的行列,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消费群体。

4.妙茶的存储和保存也较难,需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的环境,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止其变质。

三、粗陶茶叶罐的优缺点

粗陶茶叶罐,它的优点在于其材质比较传统,比较接地气,而且粗陶材质的茶叶罐有一定的透气性,但是它的缺点就是易碎,并且粗陶的茶叶罐的表面有可能会落灰尘,不好清理。

四、紧压茶的优缺点

1.便于储存和运输。在前面已经讲到了,紧压茶的形式占地小,方便运输,才在贸易过程中被利用。

2.有利于长时间保存。很多人追求普洱茶的陈化口感,甚至因此掀起普洱茶收藏热,这就是得益于紧压茶。紧压茶使茶叶不至于过度、过快氧化,也能很好的保持被压在中间的茶叶的香气。

不便取茶,这可能是普洱紧压茶最大的缺点。

五、茶叶怎么烘培

1、利用焙茶机烘焙茶叶,为目前台湾使用最广泛的茶叶烘焙方式。焙茶机栱焙系利用电热丝加热靠热风传导进行烘焙,基本上其传热方式完全属于传导加热。其优点为:

2、机具发展成熟及量产化,具多种规格、型式可选择。

3、温度控制最为准确,正负温差很少超出5℃。

4、操作容易,且省时省力,烘焙容量和效率高。

5、由于焙茶机操作简易又烘焙容量大(效率高),同时不易面临烘焙失败之缺点,所以目前仍为台湾茶农及茶工厂使用最为广泛的茶叶烘焙机具。台湾目前农村劳力缺乏,工资昂贵,利用省时省工的焙茶机烘焙为最佳选择,唯利用焙茶机烘焙之茶叶,其质量略逊于炭焙或电焙笼(附装红外线面板)所烘焙的茶叶,贮藏性亦相对较差。

6、电焙笼烘焙系由早期炭焙延伸而来,唯热源改为电热丝加热,与焙茶机相较,两者俱为传导方式加热。利用电焙笼焙茶,其烘焙质量并未有明显优于焙茶机烘焙者,其贮藏性亦未呈现较优之结果。反之,电焙笼烘焙茶有下列缺点:

7、作业效率和烘焙容量明显低于焙茶机。

8、属开放式静态烘焙,较费电力和能源。

9、因此,整体而言,在讲求省时省工之前提下,利用电焙笼烘焙茶叶并非最佳选择。

10、本烘焙方式与单纯电焙笼焙茶之不同,在于另附可放射远外线之面板于电热丝上层,藉红外线加热(系辐射加热)可同时加热物质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由试验结果显示,电焙笼(附装红外线面板)烘焙所得质量较焙茶机或单纯电焙笼佳,贮藏性亦略佳。唯所面临之缺点如同电焙笼,即作业效率及烘焙容量较低,且较为耗时费力。

11、炭焙基本上为早期电力不足时所使用的茶叶烘焙方式。其操作过程繁复,包括炭焙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等,不仅耗时费力,又需专业性和经验,为一极不容易控制之茶叶烘焙方式。以目前台湾农村劳力缺乏之状况,耗时费力的炭焙实已不合时宜,且温度不易稳定控制,因此很容易操作失败,导致烘焙质量劣化,成品带烟焦味。而不同炭材对烘焙质量之影响,龙眼炭优于相思炭,唯龙眼炭量少,虽质量较优,但炭材较不易取得。整体而言,炭焙虽有优点,可得特殊炭焙风味之成茶,其贮藏性亦略优于其它焙茶方式,但有作业效率低及操作易失败又耗时费力等缺点,因此并非是最有效且经济之茶叶烘焙方式。

12、基本上茶叶烘焙为一相当兼具破坏性及建设性之加工流程,必须费心掌控,否则稍一操作不当,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何确切掌握包种茶烘焙技巧,如同包种茶之制造技术,并未有一定规则模式可循,换言之,包种茶之烘焙技巧并非一成不变。除了爱心、耐心、细心,再加上经验和学习之外,茶叶烘焙三种技巧与方向列于后,以供各位参考运用。

13、一般高质量清香茶,不宜采高温长时间烘焙,宁可采低温短时间烘焙,以保留高质量茶原香为原则,即以去除不良菁臭味或杂味为首要。反之,中次级茶除了可藉烘焙去除不良风味外,亦可藉烘焙衍生怡人的焙火香味,增进中次级茶之香味质量,因此中次级茶可行较高温度和长时间烘焙。

14、依消费市场导向,决定焙火桯度:

15、茶叶应焙火至怎样的程度(火侯),即应采几度烘焙?烘焙时间多久?基本上很难有一定论,应取于决于消费市场之嗜好趋向,再决定焙火程度会是最佳选择。

16、包种茶最适烘焙之临界温度介于80℃~120℃之间,低于80℃或高于120℃皆不太适当。

六、做出来的茶叶有土质味是怎么回事

1、原因一,原料本身劣质,产区水土环境不好

2、茶叶的品质,受原生环境的影响。

3、橘生淮南则为橘,枳生淮北则为枳。

4、茶树生长环境不佳,茶青原料自然存在先天不足。

5、茶叶的土腥味来源,往往和当地的水土,有直接关系。

6、譬如,茶树扎根的土壤内,土质的透气性差。

7、土壤的组成中,黄泥土、红粘土等黏性土质,占比较重。

8、“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9、而这“黄土”,指疏松透气性不佳的土壤。

10、这样的土壤质地,排水不畅,容易导致腐殖质较多堆积。

11、与此同时,还会影响到茶树的根系呼吸。

12、受到恶劣的产区环境影响,茶树的原料内部,积累了过多的“土腥味”物质。

13、自然而然,后期制出来的成品里,容易带有土腥味。

14、一句话说白了,喝起来土腥味重的茶,与茶树生长环境的水土有直接关系!

15、生活经历里,生在池塘、河川、湖泊里的鲤鱼、草鱼、鲢鱼等淡水鱼,一般都有土腥味。

16、任凭后期通过烹调手段,再怎么去腥,都难以改善。

17、以此为鉴,在买茶时多了解环境环境,很有必要。

18、原因二,工艺不当,有被渥堆的做旧嫌疑

19、白茶的加工,是六大茶类中最简朴的。

20、最基础的制茶工艺,只有萎凋、干燥这两大步骤。

21、传统的白茶,发酵程度很低,属于微发酵茶。

22、故意渥堆,加重发酵,并非是白茶的正常制茶工序。

23、这往往,属于较常见的做旧白茶伎俩。

24、做旧老白茶,是白茶市场的一大毒瘤。

25、白茶里的做旧,通常是利用各式的极端制茶手段进行加工。

26、以一款茶无限接近老茶的沧桑感,为目的。

27、闷在茶叶堆内的茶,受到潮湿的水汽和闷热的环境影响,茶叶内部的色素物质容易受伤。

28、娇弱的叶绿素,大量的消耗、受损。

29、于是,经过渥堆后的白茶,失去了原本叶片色系分明、鲜活有质感的状态。

30、反而是,以咖啡色、黄褐色为主。

31、整体的状态看起来,略微沉闷,老气横秋。

32、经过做旧手段摧残的白茶,容易留下不少“后遗症”。

33、陈化不自然,颜色过分单调,属于茶叶外观的明显缺陷。

34、经过渥堆的做旧茶,少不了会闷出大量杂味。

35、年份真实、干燥仓储、自然陈化的老白茶。

36、不论散茶或饼茶,干茶的香气闻起来比较干燥、清晰、没有杂味。

37、而渥堆过后的做旧白茶,容易发散出沉闷的、不新鲜的怪味。

38、对任何的茶叶而言,一旦生出了怪味,都意味着品质极为堪忧。

39、泡茶的水质,容易直接影响到茶汤的口感。

40、排除掉茶叶的品质的影响,泡出来的茶汤内出现明显的土腥味。

41、曾经,听朋友提起她的一次喝茶经历。

42、那一回,那位朋友和别人约了到江边喝茶,顺便拍摄视频。

43、专门带出来的纯净水,已经用完了。

44、而到了郊外,泡茶时条件十分有限。

45、于是,就取了一些江水,彻底烧沸后泡茶喝。

46、不知道是环境的影响(江边水汽重,风大,有泥土腥味),还是泡茶的水质有问题。

47、那天她经常喝的某款肉桂,泡出来的茶汤总是怪怪的。

48、连带着,茶汤里一直存在着若有若无的土腥味。真是让人受不了。

49、同样的一款茶,被泡出了截然不同的味道。

50、泡茶水质的好坏,难免存在关联!

51、对于泡茶用水,村姑陈的推荐是,首选纯净水,或者矿化度比较低的矿泉水。

52、清冽清透、没有任何杂质存在的纯净水,更能泡出一款好茶的原本风采!

53、至于山泉水,在确保无污染的前提下,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54、只不过,对不少生活在各大城市内的茶友而言。

55、取用山泉水泡茶,难度太高,实用性不强。

56、除此之外,在从天然水源取水泡茶时,要多留意水质的好与坏。

57、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当下,一般的江河湖泊之水,不建议用于泡茶。

58、要不然,容易让泡出来的茶汤,带出怪味!

59、干度极度的白茶成品,在后期仓储陈化的过后中,极度怕潮。

60、白茶的存茶包装,没有达到足够的密封。

61、或者是打开包装取茶后,没有及时原样密封,而是让包装大敞。

62、又或者,将白茶放置在环境比较潮湿的房间内。

63、甚至于,直接将茶叶塞进生活冰箱内保存。

64、这样的危险存茶做法,容易破坏一款白茶的核心品质,直接将茶存坏变质。

65、茶叶的内部吸附进过多的水汽,在水汽的作用和影响下。

66、并且,让白茶发散出闷味、水味、霉味,以及其余的怪味。

67、这样的怪味综合起来,容易让喝白茶经验不丰富的人,误会成是“土腥味”。

68、茶香清晰的白茶,放置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下。

69、譬如,将白茶存进冰箱后,又闷又湿又潮的冰箱内部,有不少怪味存在。

70、一款白茶,放置在冰箱内的时间越长。

茶叶制作工艺缺陷-红茶制作工艺流程

71、这样的怪味,闻起来接近水垢的腥味,与土腥味十分的接近。

72、可见,喝到一款带“土腥味”的白茶。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